初秋的安徽亳州利辛,皖北平原的風里裹著清甜的葡萄香。在闞疃鎮(zhèn)蘇灣村,30畝連片的葡萄園一眼望不到頭,一串串紫黑飽滿的巨峰葡萄掛滿枝頭,沉甸甸的果串把藤蔓壓得微微下沉。這是蘇磊夫妻倆種了十多年的“招牌果”,以“皮薄果大、多汁緊實”著稱,入口是清甜中帶著恰到好處的微酸。
園主蘇磊和妻子望著滿園碩果,眉頭卻擰成了疙瘩:夫妻倆守著這片葡萄園十多年,如今妻子也因常年勞作落下腰疾,眼看臺風預(yù)警,暴雨將至,若不及時摘完葡萄,一年辛勞恐將打水漂。每到豐收季,勞動力短缺、渠道單一造成“摘不完、賣不出”的困境。
亳州煙草利辛縣局聽說情況后,立刻組建起一支“懂農(nóng)事、會營銷、能實干”的隊伍,專程趕來幫忙。清晨六點,葡萄串上還沾著露水,志愿者們已分工明確、有條不紊地忙碌起來。采摘組的張萬明蹲在藤蔓間,小心翼翼地按“留1~2厘米果柄、輕拿輕放不碰果粉”的標準剪葡萄。他一邊輕輕地把葡萄串往鋪著軟紙的箱子里裝,還不忘提醒身邊的年輕志愿者:“種葡萄不容易,這巨峰葡萄果粉厚才新鮮,碰掉了就賣不上價,咱得細心點!”分揀組的閆曉慶帶著大家,把摘下的葡萄按大小、品相快速分類裝盒,動作麻利又細致。運輸組則頂著漸升的太陽,把一箱箱葡萄搬上三輪車,及時送到村里臨時分揀點,避免果實長時間暴曬變質(zhì)。蘇磊的妻子張敏則端來熬好的綠豆湯,反復(fù)勸大家歇會兒:“快停下喝口湯,別累著!”可沒人停下手中的活。氣象預(yù)報說午后有陣雨,果園的成熟葡萄必須在雨前摘完,這是夫妻倆大半年的指望。
從清晨到正午,志愿者們穿梭在悶熱的葡萄架間,紅馬甲被汗水浸透貼在背上,沾著泥土和果粉的手上滿是勞作的痕跡。終于,在烏云聚攏前,園里成熟的巨峰葡萄全被摘完,田埂上整齊碼放的箱子堆成了小山,蘇磊夫妻倆懸著的心總算落了地。
志愿者們早已提前謀劃:閆曉君宣傳葡萄“皮薄果大”的好品質(zhì),幫著聯(lián)系兩家水果店的訂單;張萬明騎著電動車跑遍鎮(zhèn)上的水果攤,老攤主們嘗過葡萄后都爽快下單,有的還主動多訂了些;大家還幫著把分好類的葡萄裝車,一路送到對接的超市和水果攤,確?!靶迈r直達”。
當天傍晚,蘇磊夫妻倆清點訂單時笑得合不攏嘴:一上午志愿隊摘下的葡萄,一共賣給超市、水果攤800多斤,按5元一斤的單價算,銷售額超4000元。夕陽西下,茨淮新河的波光映著葡萄園里的“志愿紅”。微風拂過,葡萄葉沙沙作響,像是在訴說著這片十年果園里的新故事——有夫妻倆的堅守,也有“金葉人”用愛心、實干織就的幫扶網(wǎng),幫農(nóng)戶把好葡萄送進超市、擺上水果攤,讓農(nóng)戶的日子更香甜。
閆曉君有感而發(fā):“以前覺得營銷是‘賣產(chǎn)品’,現(xiàn)在才明白,最好的‘營銷’是把心貼近群眾,幫像蘇磊夫妻倆這樣的農(nóng)戶守住生計、守住希望。蘇灣村的巨峰葡萄熟了,我們的志愿情也在這里扎了根——往后果農(nóng)有需要,我們永遠都是沖在前面的‘紅馬甲’!”
2025中國雪茄(四川)博覽會暨第七屆“中國雪茄之都”全球推介之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