福建省南端的東山島上,有這樣一家充滿溫暖與力量的小店。店主陳建平,這位曾登上“福建好人榜”、入選“中國好人榜”的零售戶,將自己的小店化為公益“根據(jù)地”,以誠信為底色,在日常經(jīng)營的點點滴滴中,書寫著令人動容的懿行善舉。
轉(zhuǎn)型之路:從技術(shù)骨干到零售店主
陳建平早年學的是輪機與船體制作,他腦子活、肯下功夫,很快成了廠里的技術(shù)骨干,在漳州船舶行業(yè)小有名氣。然而,船廠改制,他和妻子雙雙失業(yè),生活驟然陷入困頓。屋漏偏逢連夜雨,下崗后的陳建平又遭遇車禍,落下左腳殘疾。接連的不幸,沒有將他擊垮,憑借堅韌不拔的意志,他創(chuàng)辦了一家船舶制造公司,并收獲“福建省自強模范”等諸多榮譽。后來,他意識到船舶市場需求趨近飽和,經(jīng)過深思熟慮而毅然轉(zhuǎn)型踏入零售行業(yè),將自強不息的精神延續(xù)到了新領域。
初入零售行業(yè),面對復雜的市場情況,陳建平?jīng)]打退堂鼓。他積極主動參加各種經(jīng)營管理與客戶服務的培訓,不斷摸索琢磨著怎么把生意做好、給顧客帶來更好的體驗。慢慢地,他的小店贏得了周邊居民和游客的信賴,成為大家購物的放心選擇。
圖為陳建平近年來取得各項的榮譽證書。孫海明供圖
公益底色:把幫扶基因植入經(jīng)營日常
這些年,陳建平一直沒停下公益腳步,總想著為社會做一點力所能及的事情,關懷身邊所有需要幫助的人。
每年春節(jié),陳建平都會帶著米面、糧油等精心準備的物資,上門看望那些獨居的老人們,陪他們嘮嘮嗑,讓他們感受到溫暖的陪伴。遇到家境困難的學生,他總是毫不猶豫地伸出援手,資助他們完成學業(yè)。這樣的事,于他而言,已經(jīng)是家常便飯,成為一種深入骨髓的習慣。這幾年下來,他一共拿出50多萬元善款,幫助200多次弱勢群體,還支持了30多場慈善活動。聚沙成塔,集腋成裘。個人的力量看起來微薄,日積月累下來也給不少困難的人帶去了希望。
在這種精神的感染下,店內(nèi)一批熱心的顧客也陸續(xù)加入公益行列,成為陳建平公益隊伍的一份子,慷慨助人,無私奉獻。就這樣,這家小店逐漸成為愛心“中轉(zhuǎn)站”,不斷匯聚和傳遞著溫暖。
圖為陳建平慰問社區(qū)弱勢群體的現(xiàn)場。孫海明供圖
雙向奔赴:攜手傳遞社會溫暖
陳建平不光在自己店里做公益,還主動融入更廣闊的公益平臺,積極參與東山煙草金葉情志愿服務隊的各項活動,與不少志愿者結(jié)下深厚友誼。近年來,他參加了“關愛星星的孩子”“誠信經(jīng)營宣傳”“小小海洋代言人”等各類公益活動50多場次,用實際行動將公益理念轉(zhuǎn)化為一次次真誠的互動與陪伴。
這種“雙向奔赴”,讓陳建平的小店不僅成為有口皆碑的公益基地,也成為公益網(wǎng)絡中的一個重要節(jié)點。而金葉情志愿服務隊也常常在各類公益活動中與陳建平默契配合,協(xié)同完成各項任務。他們相互支持、相互鼓勵,共同踐行社會責任,讓這份溫暖得以更廣泛、更持久地傳遞下去。
圖為陳建平參與東山縣自閉癥兒童康復中心“關愛星星的孩子,牽起愛心之手”活動現(xiàn)場。孫海明供圖
“一個人的力量雖然有限,但只要我們每個人都伸出援手,就能匯聚成一股強大的力量?!标惤ㄆ礁锌馈T谒磥?#xff0c;公益不是一個人的全力以赴,而是每個人的力所能及。正是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善舉,這種攜手同行的力量,讓小小的善意凝聚成河,溫暖著社會。
2025中國雪茄(四川)博覽會暨第七屆“中國雪茄之都”全球推介之旅